蠶絲相關QA

A.

蠶絲是四大天然纖維(絲、麻、棉、毛)之一,是從蠶繭中抽取的天然纖維。其結構由兩種蛋白質組成,一是纖維部分的絲素,另一是包裹上述絲素的絲膠。但剛從繭紡出的生絲,因表面附著絲膠,所以並無絲綢布料那般特有的光澤,手感也很粗糙。用生絲製作絲織品時,需透過精煉工藝去除多餘絲膠,呈現出絹絲特有的光澤和手感。因此,大家熟知的蠶絲其實是絲素。

A.

絲綢光澤的秘密在於絲線的結構。生絲的纖維部分呈三角形,這種形狀像棱鏡一樣反射和漫射入射光,從而出現那種獨特光澤。

A.

要獲得作為生絲原料的繭,首先應養蠶,蠶的稱呼因不同飼養時期而異,5~6月飼養的叫春蠶,7~8月的叫夏蠶,8~9月的叫初秋蠶,9~10月的叫深秋蠶。繭的大小因時期而異,其中,蠶的食物來源桑樹生長良好的春季採收的繭最大,產絲品質高。因此,作為食物來源的桑樹,其品質非常重要,必須是在安全土壤中種植的健康桑樹。吃了桑葉長大的蠶,為了變為成蟲,需要結繭。繭平均重約2克,但製成生絲時,要去除裡面的蛹及多餘的繭衣部分等,所以最終生絲約為0.45克。(一粒繭大約可獲得粗細3丹尼爾(約30μm)的生絲1,500米。)即,製作1千克生絲,需要大約其5倍的5千克繭,因此絲綢非常昂貴也有這方面原因。如此,經繅絲工藝製成的生絲,將變身成為各種絲綢產品。

A.

絲綢在日本的起源並無定論,《日本書紀》中寫道:『保食神被害時,眉毛上長出蠶……天照大神將此繭(蠶)含在嘴中拉出了絲。於是,開始出現了養蠶』。此外,中國史書《魏志倭人傳》中有雲,西元3世紀,邪馬台國將倭錦獻給魏國,因此可推測此時已有用繭製絲的技術。

A.

日本的蠶絲及絲綢產業在明治初期蓬勃發展,絲作為出口產品在日本國內大量生產。當時,日本絲品質上乘,在海外各國售價很高,堪稱日本出口產品之冠。以此為契機,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而引進海外技術建造的,便是在歷史教科書中也聞名的當時世界最大規模國營製絲廠——富岡製絲廠。但到了現代,和服不再時興,且各種合成纖維被開發完成,導致絲綢需求量銳減。此外,日本培育的養蠶技術也流向海外,中國、印度、巴西等國家也開始大量產絲,所以目前日本國內的桑蠶業在不斷走向衰退。

A.

不,嚴格來說不是。
目前日本桑蠶業日漸式微,如今日本國內流通的蠶絲,竟然99%以上都是外國絲。但使用外國繭和生絲在日本生產的產品,也會打上日本製造或日本國產的標籤。您手上的絲織品實際上可能是外國生產的…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確保純日本國產產品和原料的安全可靠性,提高品質管理,日本引入了可追溯性制度,明晰記錄原料生產和加工、產品加工及銷售的全過程,以便能夠由商品進行追溯確認。

富岡絲推進機構

富岡絲

富岡絲品牌

聯繫我們

有關富岡絲的諮詢,請使用以下電子郵件或電話與我們聯繫。

0274-67-7355受理時間:9:00~17:00

電子郵件